当前位置: > 学术报告 > 文科 > 正文

文科

集贤讲堂第320讲:胡人发型:中古“剪头胡雏”艺术形象试解

发布时间:2020-09-11 浏览:


http://202.117.156.209/upload/image/20200910/20200910101157665766.jpg

讲座人:葛承雍 教授

讲座人简介:

葛承雍,威尼斯432888cam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,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,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。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1998年入选国家级“百千万工程人才”。

主持人:郭海文 教授

讲座时间:9月11日(星期五)19:00

讲座地点:文汇楼A区一层报告厅(111号)

内容简介:

古人发型是文化界长期注意的一个重要现象。纵览中国古人发型的样式,不同的发型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想象,因为发型会对一个人的外观与精神面貌有着很大的影响。我们现在看到古人男性发型觉得非常搞笑,有的披发、有的髡发,有的束发、有的剪发,但在当时发型不仅是时代的特征与时尚的符号,也是各个族群的辨识标志。

在中古社会里,从北朝到隋唐,“剪头胡雏”的文物图像屡屡显现,一般来说此类胡人形象是剪发而不是束发,“剪头胡雏”的发型在当时“高髻为尚”风潮中有着“阶级感”的认知,是底层胡人留下来的直观艺术产物,也说明当时入华胡人还没有彻底“汉化”,保留着本族群的发型特征,不仅是其身份归属的象征,也是胡人与汉人区分界别的明显标识。

本讲座主要对考古出土文物中的“剪头胡雏”作一梳理和解读,带给观众对中古时期胡人发式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和理解。